1951年3月底那会儿,美军带着他们那个“联合国军”的帽子,一路打到了三八线那边。就在这时候,咱们新到的志愿军第3兵团和第19兵团也赶到了三八线周围,之前在元山那边休息的志愿军第9兵团也回到了战场上。这样一来,咱们的志愿军就有能力对敌人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反击了。到了4月22日傍晚,志愿军在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,就动手发起了抗美援朝的第五次大战。
彭德怀是这样计划的:把志愿军的三个兵团和朝鲜人民军的一个军团都调到西线,主要攻击汶山里到春川这一带。同时,他还打算用一部分兵力在金化到加平之间打开一个缺口,把“联合国军”的东西两部分给分开,这样敌人就没法互相帮忙了。另外,他还安排朝鲜人民军的两个军团在东线,拖住美军第2师、第7师这些部队,不让它们跑到西边去支援。
战斗打响后,杨得志带着志愿军第19兵团,也就是那支包括第63、64、65军的队伍,迅速跨过临津江,一路朝着汉城猛攻。没多久,第63军里的第187师就拿下了绀岳山,接着又往南推进。在临津江南边大约四公里远的地方,有个叫雪马里的地界,它的北边靠着235和314高地当掩护,南边又有414和675高地做支撑,地形特别险峻,守起来容易,攻起来难,是敌人防线前头的一个关键位置。
那时候,雪马里那块地方是由英军的第39旅格劳斯特营守着,外加一个皇家坦克连和一个炮兵连帮忙,总共有一千多号人。雪马里这地界儿控制着几条山路,敌人站在这儿,那是站得高、看得远,能挡住咱们志愿军追击的路。这颗绊脚石不搬走,追击行动就没法继续。为了赶紧把追击的路打通,第63军的军长傅崇碧,把打下雪马里的活儿,交给了第187师。
徐信师长一接到指令,马上就行动起来,他定了个战术:一边从侧面包抄,一边从正面打过去。他让一个团在前面冲,另外两个团从两边包抄,一块儿猛攻英军的第29旅格劳斯特营。没多久,第187师就把格劳斯特营和其他英军的联系给切断了,成功地把他们给围了起来。格劳斯特营的头儿卡恩中校一看情况不妙,赶紧向第29旅的旅长布罗迪准将求救。
在抗美援朝那会儿,英国军队派了三个旅去帮“联合国军”,第29旅就是他们中的一个。到了第三次战役,咱们的志愿军就跟这英军第29旅干上了。那时候啊,志愿军第50军的第149师,在仙游里那一块儿,把英军第29旅里的皇家奥斯特步枪团,还有他们直属的皇家重坦克营都给收拾了。一共打死了、打伤了、还抓了690多个敌人,另外还缴获了、打坏了31辆坦克。这一仗,给英军第29旅来了个狠的,让他们吃了个大亏。
这次,英军的第29旅格劳斯特营被第63军第187师给团团围住了。说起来,这格劳斯特营原本是英军第28步兵团(大家也叫它格劳斯特团)的,这部队可不简单,是英军里的顶尖王牌,也是立下赫赫战功的老牌劲旅。早在1801年3月,第28团就上过埃及阿布基尔湾的战场,跟拿破仑的法国军队硬碰硬。那时候的亚历山大战役,法国骑兵凶猛得很,一次次冲破第28团的防线,还绕到他们背后,打算来个前后夹击。但第28团的士兵们,那叫一个勇猛,他们背靠着背站成两排,硬是挺住了,最后还把敌人给打败了。
打完这场仗,英军第28团一下子就火了,国王乔治三世还特意表扬了他们。因为这仗他们是前后受敌还打赢了,所以士兵们得了个特别待遇,能在帽子前后都绣上团号,想怎么戴就怎么戴。后来朝鲜战争开打了,英军第28团第1营就被编进了第29旅,加入了“联合国军”,大家也就管这营叫格劳斯特营了。
格罗斯特营被敌军围得水泄不通后,英军第29旅的头儿布罗迪准将,赶紧给美军第1军的指挥官墨尔本少将打电话,求他赶紧派兵来帮忙,好把格罗斯特营从包围圈里救出来。因为英国和美国关系铁,所以“联合国军”的老大李奇微特别上心。他把美军第8集团军的司令范佛里特、第1军的墨尔本少将,还有第3师的师长索尔等人召集到一块儿,专门商量怎么救格罗斯特营。
李奇微直接跟美军第3师的师长索尔说了狠话:“无论如何,你得把格罗斯特营给救出来,就算得用上你手下所有兵力!”到了4月24日一早,索尔师长就下了指令,让菲律宾营、美军第65团,还有南朝鲜的第12团,在飞机大炮的帮忙下,分三路往雪马里冲,目的就是要解救被敌人围住的格罗斯特营。
但是,敌人的这次增援很快就被第187师561团3营、559团9连,还有189师565团的一部分队伍给狠狠地挡了回去。他们拼死抵抗,让敌人的增援部队吃了大亏。菲律宾营的营长奥加达中校气得直骂娘:“英国佬为啥自己不救自己的人,非得让我们去送命啊?”
救援没成功后,英军第29旅的头儿布罗迪准将,只能把全部指望放在美国人身上了。但美军第3师的师长索尔,他自己也是忙得团团转,根本没法帮英国人这个忙。两边吵得不可开交,志愿军却趁机悄悄绕到了敌人的后面。这时候,布罗迪准将也顾不上格罗斯特营了,他赶紧下令撤退。因为再不跑快点,他们整个旅都得被围住。
英军第29旅一溜烟跑了,格罗斯特营这下可算是完蛋了。咱们的第187师561团,那可是顶着敌人的炮火往前冲,一下子就拿下了295.4高地,紧接着就对格罗斯特营发起了猛烈的攻击。在这场战斗中,咱们志愿军出了个了不起的英雄,他叫刘光子,那时候是561团1营2连6班的战斗小组长。刘光子带着两个战士冲到了一个小山包上,结果往下一瞅,发现山底下的敌人正打算开溜呢。
这时候,刘光子吩咐两个战士帮忙打掩护,自己拎起冲锋枪就往山下猛冲。他独自一人偷偷靠近敌人,接着突然大吼一声,想把敌人给镇住。但没想到,刘光子这一嗓子,立马就把敌人给引来了,之前藏在大石头后头的几十号敌人,全都站了起来,一起把枪对准了刘光子。那俩打掩护的战士一看这架势,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,开始替刘光子捏把汗。
不过,刘光子碰到危险时一点不慌,他立马掏出手榴弹,迅速拉开了拉环。瞅见手榴弹开始冒烟,敌人都吓懵了,傻愣愣地站在那儿不动。眼看手榴弹就要炸了,刘光子使劲儿一扔,同时自己往后一闪,趴下打了个滚儿。随着“轰”的一声巨响,黑烟一下子冒了老高。这时候,刘光子又拎起冲锋枪站了起来,对着乱成一团的敌人一顿猛射,嘴里还大声喊着:“上啊!”
刘光子那股子勇猛劲儿,让吓得乱窜的敌人误以为他身后跟着一大堆人呢。这时候,刘光子一边开枪,一边用以前学的英语喊着“放下枪就不杀你们”。那些被打得晕头转向的敌人,吓得赶紧把枪一扔,双手都举了起来。刘光子端着枪,威风地站在高处,眼睛瞪得圆圆的,时刻盯着那些已经投降的敌人,生怕他们有啥小动作。
敌人排成一列俘虏队时,大家才恍然大悟,原来对面只有一个人!这时,有人想捡枪反抗。刘光子反应超快,“砰砰砰砰”,一串子弹扫过去,好几个敌人应声倒下,剩下的俘虏立马老实了,再没人敢动。就这样,刘光子一个人,押着这一长串俘虏,往山上走去。
走了没多远,有几个俘虏就想趁机溜走,刘光子见状,立马掏出手榴弹丢了过去,一下子炸翻了好几个,剩下的俘虏都被刘光子给镇住了。之后,刘光子押着这些俘虏回了部队,一数人数,不得了,他居然捉了63个敌人。再后来,刘光子还被邀请去苏联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会,还见到了斯大林。那时候,斯大林满脸好奇地问刘光子:“你咋能一次抓那么多英军呢?”刘光子挠挠头,有点害羞地说:“那时候我就想着拼了命也得上啊!”
4月25号中午时分,雪马里那场激烈的包围歼灭战落下了帷幕。咱们志愿军第187师动作迅速,一下子就把格劳斯特营连同他们的支援队伍给收拾了,还顺手缴了18辆坦克和48辆汽车。格劳斯特营的头儿,卡恩中校,还有C连的霍克利上尉,带着459个手下都被咱们给逮住了。原本上千人的格劳斯特营,最后能逃出去的,也就三十几个幸运儿。
格劳斯特营的头儿卡恩中校,还有C连的领头霍克利上尉,在朝鲜战争不打的时候,作为交换的俘虏被放回来了。但回来后,他俩的日子可大不一样。卡恩中校一回国,就惹上了一堆麻烦,大家都说格劳斯特营全军没了,是他的错。这让他特别下不来台,没过多久,他就决定不干了,回家过起了普通日子。
C连连长霍克利上尉的人生经历相当精彩,他的抗争故事赢得了大家的赞扬,一下子就变成了大家心目中的“大英雄”。没过多久,霍克利就被调到了空降部队,给英国空降部队司令官的副官当起了帮手。从那以后,霍克利的事业一帆风顺,他先后坐上了英军第16伞兵旅副营长、营长、副团长、团长、副旅长和旅长的位置。
1970年左右,霍克利当上了英国陆军公共关系部的头儿,军衔也跟着涨到了少将。没多久,他又接连干了英军第4装甲师的师长和东南战区的总指挥,军衔也升到了中将。到了1979年,霍克利算是走上了人生巅峰,他被派到挪威奥斯陆,去当北约北欧方面军的总司令,还被封为了英国陆军上将。想想他一开始只是个俘虏兵,后来却成了英国陆军上将,霍克利这辈子真是够传奇的。
1982年,霍克利结束了他的工作生涯,转身成为英国政府的防务智囊。到了晚年,霍克利经常埋头写作,回味自己经历过的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。聊起格劳斯特营那次全军覆没,霍克利感慨万分:“原本美国人打算来救咱们的,但救援来得太迟,人数也不够。最后,就那么两小拨人和点炮兵跑了出来,加起来也就三十多人,他们是幸运儿。剩下的人,要么战死沙场,要么就像我一样,成了俘虏。”
1991年的时候,有个叫徐泽荣的英籍华人专家,他专门研究朝鲜战争,特意去找了霍克利。霍克利很坦然地聊起了自己当年被志愿军抓住的事,而且他对志愿军怎么对待俘虏的做法赞不绝口。他说:“我被抓住后,很快就被送到了后面的俘虏营。在那儿,他们没虐待我,反而很尊重我。那段时间,我吃穿不愁,过得跟在家没啥两样,还有很多娱乐活动。虽然有时候吃的紧张点,但他们(志愿军)总是先让我们吃饱。”
聊天时,徐泽荣好奇地问霍克利对中国志愿军战士有啥看法。霍克利感慨地说:“我这辈子都在军队里,打了不少仗。二战时,我跟德国兵干过架,也了解过美国兵,苏联兵也接触过。不管他们是敌人还是战友,都挺出色的。不过,要说我心里谁最棒,那还得是中国兵。他们的战斗精神真是太牛了,特别勇猛。我真心佩服他们!”
霍克利,那个曾经被志愿军抓住的英军连长,后来还升为了英国陆军上将。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,对志愿军战士给出了很实在的评价。霍克利直言不讳地说:“中国士兵真是顶呱呱。”这可不是随便说说,看看刘光子的英勇事迹就知道了,志愿军战士个个都是好样的,他们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的“最可爱的人”。就是因为有了这些“最可爱的人”,我们才能赢得那场伟大的胜利!
之后,志愿军63军投身到了那场大名鼎鼎的铁原阻挡战斗中。在那长达12天的防守日子里,63军硬是挺住了美军4个师的一波波猛烈冲击,总共干掉了1.5万多美军。他们不光挡住了敌人的疯狂进攻,还给主力部队赢得了撤退的宝贵时间。铁原战斗结束后,63军撤到后方休息调整。尽管事务繁忙,彭德怀还是专门抽了个空,去探望了这支英勇的部队。
碰面战士们后,彭德怀满心感慨地说:“兄弟们,仗打得真漂亮!你们受了不少罪,牺牲了不少好战友,祖国和人民都铭记你们的功劳!我彭德怀心里也万分感激!”第63军的战士们情绪高涨,纷纷拥抱在一起,大声欢呼。到了要分别的时候,彭德怀问第63军军长傅崇碧:“有啥需要帮忙的吗?”傅崇碧军长眼眶泛红,简短地回“要补充兵力。”
没错,铁原阻击战那会儿,第63军真的是拼了命,牺牲特别大。彭德怀一听这事儿,立马斩钉截铁地说:“给你们再补两万兵!”也就大概过了一礼拜,两万新兵就加入到第63军了,这足以看出他们在铁原那场仗打得有多惨烈。等从朝鲜回来,傅崇碧先后干上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,还有北京军区政委这些大官。到了1955年,他还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呢。
得聊聊的是,那时候第63军第187师的领头人是徐信,1955年他拿到了大校军衔这个荣誉。没多久,徐信就被派去苏联的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进修。等他回来,就当上了第63军的副军长还兼着参谋长,1964年他又升成了少将。再后来,徐信的职位一路上升,做过第66军的军长、北京军区的参谋长,还当过总参谋长助理和副总参谋长这些大官。到了1988年,军衔制度又重新开始的时候,徐信直接被评为了上将。